作者:耿涛
来源:小兔讲九型,转载请申请公众号授权!
我们在学习九型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产生各种困惑。今天分享几个耿涛老师与学员的互动问题,这几个问题也是很多九型入门者普遍存在的困惑。耿涛老师的解答或许会给到我们一些启发。
每个人的言行都是对其眼中世界的回应。——耿涛
学员1:
老师,我没具体学习九型,只知道九型人格,人存在有各种不同的人,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想法,都试着去理解去包容。九型课程有各种不同人格相处之道,每种人格如何避免无意识伤害到别人?认识完自己之后呢?认识后的目的去到哪?
Tao:
几句话不容易讲清楚。
在九型中“相处之道”当然是有的,但这些“方法”的基础是建立在爱以及理解之上的,理解这些为什么对对方是重要的。基于这份理解,相处之道才不会变成“守则”式的教条。
九型的体系一旦封闭了(定义了)就容易被标签化了。那么我们不是离真实的人更近,反而是更远了。因为我们用标签把人“物化”了。这就偏离了九型人格在关系层面的初衷。
对外在的理解,基础是对自己内在发生的明晰和理解。没有这个部分,我们内在没有地方能够容得下其他人,更不用说理解了;我们也因为深知自己的不自由,而同理别人。
学员2:
我之所以好奇成功对每个型号的意义是因为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经常有家长用他们理想中的成功的样子去诱导孩子努力学习,达成家长希望达成的目标。如果能知道所有型号对成功的渴求度,教育孩子就更容找到准确的方法了。比如3号家长可以渲染成功之后的如何如何,那3号就会为了渴望而努力,而同样的方法对9号就没有意义了。
Tao:
是的,就像课里有几位孩子的妈妈和爸爸说的,一开始只是想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后来就走上了自我成长的道路。
对于孩子我们教不了自己没有活出来的部分。当然也不是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期待,而是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孩子有可以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
学员3:
这样的分类会不会把自己框架起来?
Tao:
探索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去定义自己,而是看见当下自己的现实。并且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下手处,是一个基于现实的起点,而不是基于一个对自己的想象。
学员4:
老师,在我儿子幼儿园有一点告诉孩子们“你的想法对你很重要,他的想法对他很重要,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这个就告诉了孩子坚持自己的想法也尊重别人的想法,这就做到了理解别人,如果我们成人做到这点就能做到尊重理解别人了。瑜伽也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通过瑜伽科学的学习,我知道了我来自哪里,人生最后的意义目标去到哪里。所以我想知道九型和这些的不同目的在哪?
Tao:
有形的“真理”都是相对的,是完整的其中一部分。
九型让我们看见自己是怎么活在这个世界的。我们和世界、和别人是如何互动的;我们是如何过滤这个世界的;如何打造“舒适区”来抵御外界对抗现实;如何以保护的名义限制自己的;以及超越九分之一的局限的,更完整的真实。
当然,九型并不是唯一的路,但它确实是一条路。
-END-
作者简介:
耿涛,九型人格全球学会EPTP教学督导,九型人格全球学会EPTP认证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