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号与3号、“非主流”与“主流”,背后藏着哪些隐情?
- 作者:耿涛
- 阅读:2568
- 评论:0
- 发布于:2018-06-16 14:09
作者:耿涛
来源:爱知力九型,转载请申请公众号授权!
同样是心区的型号,4号在努力做到独特,不被主流人群淹没;3号却在努力竞争,力求获得主流文化的认可。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其中又折射出怎样的议题?
我们一起来看看4号导师耿涛老师是如何讲解的。
4号总是觉得有缺失,他们的注意力交点都集中在自己哪里做的还不够,哪里还不够好。
他们坚持要做自己,“我是我自己,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我只有成为我自己才会被爱,才会被重要的人看到;如果你看到的不是我,那你爱的是谁呢?”
所以4号有一个特别大的焦虑——害怕淹没在人群中。
而要成为不一样的“我”就必须有个参照,所以4号总是在做一件事情——非主流。
4号就是要做那少数人,需要那种独特来确保自己不被人群淹没。
与4号的“非主流”不同的是,3号是在簇拥主流文化。
3号的人生信念是“如果我被爱,就首先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只有有价值才会被看见、被爱。”
而这个价值衡量的标准就是大多数人认同的标准。
所以3号的朋友们认为只要认同主流价值观,得到这种主流文化的认可,就说明自己有价值了。
所以3号就容易去到主流的部分。
无论是4号追求非主流的独特还是3号的追求主流的认可,都说明了心区的型号所面对的一个共同议题:活在别人的眼中。
心区的2号、3号和4号都渴望被关注,被看到,尤其是希望优先被他们在意的人看到。
如果他们没有办法被看见、没有办法从看见他的那些人那里获得的反馈信息来看到他自己的时候,心区的朋友是没有一个清晰的自我价值的定义的,内在是不稳定的。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别忘了分享点赞支持九型网
-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
作者简介:耿涛,九型人格全球学会EPTP教学督导,九型人格全球学会EPTP认证导师。国际九型人格协会IEA认证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