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手机查看话题
论文 | 卡特尔 16种个性因素量表 ( 16PF)在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标题:卡特尔 16种个性因素量表 ( 16PF)在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摘自: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 16卷第 10期 作者:孟凡菊 邢占军
摘要:目的 探究卡特尔 16种个性因素量表 ( 16PF)作为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评价工具是否恰当。 方法 对 16PF在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结果 不同的研究者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研究结果 ,有的甚至相反。参照的常模良莠不齐 ,并且常模制定的时间都已久远。 结论 建议 16PF应用于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评价时重新修订 ,并考虑制定新的常模。
关键词:卡特尔 16种个性因素量表;党政领导干部 ;人格评价
[3]王敏,王丽萍 .当前党政干部人格状况的有关调查分析.理论学刊 ,2004, 2: 29-34
[4]霍团英.中青年处级干部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4, 12( 4): 303-306
[5]于琪 ,耿庆妍 ,翟德春 ,等 .公务人员个性特征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6, 14( 2): 177-179
[6]曹晓平,任百利 ,等 .卡式 16 PF中译本常模 20余年的变化趋向 .心理科学, 1994, ( 3): 184-186
[7]王丽萍.现阶段党政领导干部人格特征的研究.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 .上海 , 2005: 715
[8]金俞主编 .心理测量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1: 110
摘自: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 16卷第 10期 作者:孟凡菊 邢占军
摘要:目的 探究卡特尔 16种个性因素量表 ( 16PF)作为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评价工具是否恰当。 方法 对 16PF在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结果 不同的研究者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研究结果 ,有的甚至相反。参照的常模良莠不齐 ,并且常模制定的时间都已久远。 结论 建议 16PF应用于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评价时重新修订 ,并考虑制定新的常模。
关键词:卡特尔 16种个性因素量表;党政领导干部 ;人格评价
1、问题的提出
党政领导干部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一个政党、一个国家 ,能否不断培养与选拔出优秀的党政领导干部 ,将直接决定着这个政党和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 ,决定着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 ,决定着这个国家能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与占领先机,,因此 , 2003年 12月 ,中组部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改革开放 ,建立科学化、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方法。同年 ,人大代表、中组部部长贺国强表示 ,我国将改进干部人才考核机制 ,对一些省部级领导或重要岗位领导的考核评价中 ,将进行心理素质的考核。 由此可见 ,党政领导干部心理方面的评价已经提到日程上来 ,政治素质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前提 ,品德与能力是关键 ,而生理与心理素质则是基础 ,人格又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人格评价就成为党政领导干部评价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
人格是一个人所有精神素质的综合结构、造型和特征的 总体形象 ,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综合。 对领导干部而言 ,人格的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领导干部的人格 支撑着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悄然而又 深远。目前对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要求很多 ,譬如领导干部要精 力充沛、思维敏捷、意志坚强、严于律己、情绪稳定等等。但是 , 专门对我国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评价进行系统、深层次的研究 还不多见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中 , 虽然提到领导干部的人格评价 ,但是较为笼统 ,还需要我们对 其进行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和可操作化的研究。所以人格评 价在党政领导干部评价中 ,非常有必要 ,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与作用。 首先 ,对党政领导干部的人格进行客观、准确的 评价 ,是形成科学用人决策的重要保证 ,采用标准化的人格评价可以弥补面试存在的不足。可以了解应试者对工作角色、工 作i职责和工作环境的偏爱 ,进而发掘其不满意的工作类型和 可能存在的工作适应问题 ,从而有效、合理的选拔恰当的领 导 ,优化领导班子的配置。同时也有利于党政领导干部的培养 和选拔 ,有利于党政领导班子的稳定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能够 为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与培训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其次 ,有 助于贯彻与落实全国 (中央 )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全国人才工 作会议提出要建立科学全面的人才评价方法 ,要实行党管人 才。党政领导干部是其他各类人才的表率 ,研究好党政领导干 部的人格评价问题 ,可以为其它各类人才的人格评价提供借 鉴。 另外 ,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客观、准确的人格评价也有利 于完善领导人格 ,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从而使他们为社会做 出更好的榜样。
2、16PF在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评价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2. 1 16PF在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有研究 者 [2]以 16PF为工具对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综合的人 格评价 ,结果显示 ,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与全国成人相比在乐 群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怀疑性、忧虑性、实验性、聪慧 性、恃强性、敏感性、世故性等 11个人格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 异 ( P < 0. 01或 P < 0. 001) ,王敏、王丽萍 ( 2004) 对山东省的 党政干部进行了一次大样本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 ,现阶段党 政领导干部的人格特征与 1988年制定的全国干部常模相比 较 ,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恃强性、幻想性、世故性、自律性、紧张 性等人格维度上出现了显著差异 ,并且恃强性和紧张性上的 差异还是反向的。 霍团英 ( 2004) [4]对杭州市中青年处级干部 的调查发现 16个人格维度中就有 10个 (男性 )或 9个 (女性 ) 维度与全国成人常模存在显著差异。 于琪等 ( 2006)以沈阳市 公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发现公务人员有 14项个性因素与常模 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总体个性特征优于常模。 另外指出“在今 后的公务人员选拔录用中 ,除了考核外语、文化基础知识和专 业知识技能外 ,如能增加测评其个性特征的内容 ,则可以避免 公务人员人才选拔的误区”,陈宜安、白丽英 , ( 2006)对政府 官员的人格调查发现 8个因素与普通成人常模相比 ,在统计 学上差异显著; 这些研究都显示了党政领导干部的人格特征 与常模相比较时 ,在诸多因素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可能有两 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 ,政府官员群体在人格方面存在显著特 征, 16PF用于党政领导干部群体人格评价时有些项目可 能不太合适。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参照的常模不太合适。这 些研究参照的常模都是 20世纪 80年代制定的。 由于近 20年 来 ,我国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的时期 ,政治、经济、文化、价值 观、科学技术、社会化进程等方面发生巨大变革 ,这就必然会 导致人格方面发生一些变化。人格问卷的常模是动态的 ,应该 常修订。 因此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有待于深入探讨 ,即 16PF 是否适合于现阶段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评价? 是否考虑修订新 的党政领导干部群体常模?
2. 2 16PF在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评价中的具体实践 目前 , 有研究者已把 16PF应用到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评价中 ,对党政 领导干部的人格特征进行了总体的分析 ,但是却得出了不尽 相同的结论: 霍团英 ( 2004)研究 [4]认为党政领导干部人格呈 现“五高六低” ,即有 5个因素高于常模 , 6个因素低于常模。而 陈宜安、白丽英 ( 2006) [3 ]则发现“六高二低” ,王丽萍 ( 2005)研 究 [7]认为有 9个因素的得分比常模高 ,同样的研究工具 ,测量 的都是同一群体 ,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这里可能有多方面的 原因 ,但是研究工具的准确性和地区间差异是其中重要的影 响因素之一 ,那么 ,目前党政领导干部群体的人格特征究竟怎 样呢?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也有研究者基于人口学 变量对党政领导干部的人格特征作了一定的分析 ,在性别变 量上 ,霍团英 ( 2004)的研究[4 ]表明 ,在乐群性 ( t= -4. 31P < 0. 001 )、稳定性 ( t= 4. 57, P < 0. 001) ,恃强性 ( t= 2. 03, P < 0. 05) ,敏感性 (t = -4. 01, P < 0. 001)、怀疑性 (t = 2. 92, P < 0. 01)、忧虑性 ( t= -2. 82, P < 0. 01)、独立性 (t= 2. 77, P < 0. 01) 上存在显著差异。即男性更沉着自信、情绪稳定、好强独立、办 事更多地按现有的规定和计划 ,女性更加乐群、信赖所知、善 于体贴人且易感情用事。于琪等 ( 2006)也认为,男性在稳定 性、恃强性上显著高于女性 ( P < 0. 05) ,而女性在乐群性、敏 感性上显著地高于男性 ( P < 0. 01)。 王丽萍 ( 2005) 也得出 了同样的结论 ,性别上存在差异。 在年龄变量上 , 霍团英 ( 2004)研究 [4 ]发现 ,在有恒性 (F= 3. 96, P < 0. 05)上存在显 著 性差异 ,且 45岁以上年龄组显著高于 45岁以下的 ,而于琪 等 ( 2006)的研究 [5]却是青年组 ( 35岁以下 )在聪慧性、幻想性 上高于中年组 ( 36岁以上 ) ,且差异显著 ( P < 0. 05) ;其他因素 上两组差异均不显著。 行政级别上 ,霍团英 ( 2004) [4 ]认为 ,局 级干部在乐群性 ( F= -2. 52, P < 0. 05)上显著低 ,而科级干部 在幻想性 ( F= 3. 12, P < 0. 05)上显著低 ,其它行政级别无显 著差异。王丽萍 ( 2005) [7 ]也得出在行政级别上存在差异 ,但是 并没有具体指出哪几个级别间在哪些因素上存在差异。另外 , 霍团英 ( 2004)研究 [4]还得出在文化程度上 ,本科及以下的世 故性上显著高于硕士。在单位性质上变量均不存在差异。地区 间是否也存在差异?笔者目前没有看到相关的研究报告。综上 所述 ,研究者已经以 16PF为工具对党政领导干部的人格特征 进行评价分析了 ,但是 ,目前相关的研究还较少 ,况且有的研 究还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这些都待于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来验 证 ,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评价也需要不断完善。
3、存在问题与展望
当今 ,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评价问题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 地位 ,有些研究已把 16PF作为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评价的主要 工具 ,并为领导干部人格评价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 , 16PF用 于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评价时还存在一些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 研究的问题:
3. 1 没有进行系统分析 ,生搬硬套 有关 16PF用于党政领 导干部人格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大多是直接测量 ,没有对问卷 进行系统的测量特性分析。群体之间存在着人格差异。我国党 政领导干部具有中国特色 ,既具有一般群众的人格特点 ,又具 备自身特有的人格特征 ,因此 ,未经过分析 ,直接引用 ,其结果 是否客观、可靠、准确 ,就受到质疑。 有必要对 16PF在党政领 导干部群体中的试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
3. 2 参照的常模过于陈旧 已有的研究中参照的常模大多 是全国成人常模或全国干部常模 ,但是这些常模都是 20世纪 80年代修订的。 近年来 , 16PF已陆续修订了上海文艺工作 者、运动员、大中专生、全国军人等群体常模 ,但是笔者还未见 到党政领导干部群体常模。人格问卷的常模是动态的 ,应该常 修订。 因此 ,要尽快制定 16PF的党政领导干部群体的参照常 模 ,使其更好的在党政领导的人格评价中发挥自己的长处。
3. 3 对党政领导干部群体的人格特征缺乏深入分析 以往 的研究指出 ,党政领导干部群体有其自身特有的人格。 16PF 作为被应用和被研究文献引用最多的人格测验之一 [8] ,应用于各类领导干部时已发挥了该量表的特长 ,但是 , 16PF用于 党政领导干部的相关研究相对还较少 ,目前 ,党政领导干部的 人格状况如何 ,以及在人口学统计学变量上有没有差异 ,对 此 ,我们应该怎样完善党政领导干部人格评价 ,这也是今后研 究中要具体考察的问题。
4、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党的建设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 2001: 241 [2 ]张万英 ,郑雪.广东省领导干部人格特征状况研究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17( 5): 83-85
[3]王敏,王丽萍 .当前党政干部人格状况的有关调查分析.理论学刊 ,2004, 2: 29-34
[4]霍团英.中青年处级干部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4, 12( 4): 303-306
[5]于琪 ,耿庆妍 ,翟德春 ,等 .公务人员个性特征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6, 14( 2): 177-179
[6]曹晓平,任百利 ,等 .卡式 16 PF中译本常模 20余年的变化趋向 .心理科学, 1994, ( 3): 184-186
[7]王丽萍.现阶段党政领导干部人格特征的研究.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 .上海 , 2005: 715
[8]金俞主编 .心理测量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1: 110

推荐该话题1
收藏
分享




当前字数为:
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